第九十二章 转折_执手
笔趣阁 > 执手 > 第九十二章 转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二章 转折

  第九十二章转折

  出乎意料的是,八院公告发出还不到三小时,有关俞锐的舆论争议迅速迎来转折,还转得猝不及防,让若干网友和营销号集体措手不及。

  俞锐和顾翌安刚从露台回来,进屋就听见一阵此起彼伏的“嗡嗡”声。

  他俩放在沙发和餐桌上的手机循环震动,电话一个接一个,都快被人打爆了。

  屏幕闪个不停,许是太久没人接听,很快又暗下去,顾翌安走向沙发,拿起电话,正好陈放再次打进来。

  拇指滑动接通,陈放憋屈一晚上,愣是没忍住激动,顾翌安耳朵刚一靠近,那头陈放立马喊了一句:“靠,总算是接电话了你!”

  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顾翌安问。

  “大事,“陈放气都不换,“你跟师弟看新闻没?”

  顾翌安转头和俞锐对视一眼,问:“什么新闻?”

  “新闻啊!热搜!”陈放敞着嗓门儿,声音大到不用开免提俞锐都能听得一清二楚。

  他接着又说:“于慧居然接受采访了,师弟和罗宇的事,她全都说清了,北城新闻报,独家报道,赶紧赶紧,你们赶紧去看。”

  俞锐皱了皱眉,没出声,但呼吸很沉。

  第二天下午,北城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接力发出长文,不仅详细科普了生前预嘱的理念,同时也想借机引导更多人建立一些健康的生死观。

  医生干了十几年,救人无数,参加的会议也多到数不清,这种场面更不是第一次见,可陈放身处现场还是没忍住激动,连续拍了好几张照片直接发到四人小群里。

  神奇的是,从俞锐身上引发的争议,再到丛凉报道中于慧深刻的自白,舆论掀起的群氓效应,落到医学群体中,最终形成的却是积极的正向反馈。

  选择与尊严,告别与新生。

  如今罗宇事件真相大白,科里所有人恍然大悟,不仅对此再无怨言,还热血沸腾,越干越有劲,遇上别科室的同事过来请教,更是讲起来滔滔不绝,成就感也油然而生。

  汇报定在足以容纳千人的大会议室,落座后举目望去,白压压的一片,全场座无虚席,连中间过道和后排空地或坐或站全都挤满了。

  整篇文章都是由他亲自执笔,除去于慧自白的那部分,全文没有任何主观臆断,更没有任何曲解当事人的表述,用词也严谨,丝毫不为博人眼球。

  之前16床器官捐献事件过后,顾翌安曾向张明山申请过一次院内汇报,其核心目的就是想动员所有科室都加入到生前预嘱的推广当中。

  顾翌安汇报的当天,俞锐没去,陈放开了手机视频给他。

  他从来就不希望把于慧卷进来,也不需要于慧去为他证明什么。

  照片发出去的瞬间,陈放眼眶蓦地一红,眼尾也湿了。

  所有生命,最终不可避免地都会走向死亡。

  毕竟国情不同,生前预嘱在国内争议尚存,立法更是遥遥无期,盲目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去,从院方的角度来讲,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

  尤其于慧现在过得很好,俞锐就更不希望因此而打破她平静的生活。

  “也不单是为你,”丛凉叹口气,“于慧还说,她其实更多是为她自己,她说当时太匆忙了,没能好好跟罗宇告别,所以她想重新再来一次。”

  丛凉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,俞锐也就没什么可说的。

  神经外科是八院最早开始行动的。

  丛凉所求唯一目的,只在真实客观地还原当年真相。

  他和钟烨态度其实是一样的,对俞锐推广生前预嘱的这事儿,他从不反对,可也没有在明面上表示过支持。

  张明山当时婉拒了没批。

  无论在生活中,还是在网络上,绝大部分人对死亡这样的话题依旧讳莫如深,甚至连合理的讨论都刻意有所避及。

  似是千言万语如鲠在喉,陈放盯着手机憋半天,最终打出来只有两个字:牛逼。

  陈放说的那篇报道很好找,全网新闻热搜第一,到处都在转发,实时评论一条条地往上顶,更新频率快到让人目不暇接。

  有关死亡的话题,总是沉重的。

  他忽然很认真地想了想,上次出现这种感觉究竟是哪年的事,也许是毕业之前,也许更久。

  这篇长文科普出来没多久,八院和医大官方也相继转发,并同时宣布此后将大力宣传和推广生前预嘱,助力生前预嘱早日在北城立法落地。

  那边像是算准了俞锐会打来,连问都没问,招呼都没有,丛凉直接就跟他说:“采访是于慧主动提出来的,她说她欠大家,更欠你一个真相。”

  俞锐神色一变,迈向餐桌,拿起手机,又快速点进微博。

  以至于此时此刻坐在台下的所有人,全都热血沸腾且深刻明白他们如今参与的这件事,意义并不逊于任何一次救死扶伤。

  临到终点,患者在痛苦中逐渐绝望,家属也在挣扎中持续煎熬。

  撰文的新闻记者是丛凉。俞锐只扫一眼,立刻就给他打了电话。

  《一份消失的放弃治疗同意书》,不仅呼应八院发出的公告,补足八院官方在规则和制度之下无法揭露的那份情义与坚守。

  这次丛凉的报道出来,顾翌安还没开口,张明山便主动找上他,不仅同意他汇报,同时还在院内发了内部通知,要求八院所有科室正副主任全都必须列席旁听,听完后还得回去进行内部动员,尽可能让所有医护人员都加入到生前预嘱的宣传队伍当中。

  与此同时,故事的最后,丛凉还以罗宇事件为原点,顺理成章地将读者视角和关注点落足于死亡,以及对生前预嘱的讨论上。

  新闻标题也是他再三斟酌过的——

  而且他对于慧的个人信息保护地也很好,虽然配文的照片有于慧本人出境,但丛凉也只让摄影师拍了她的背影和侧面,并没有露出全脸。

  大家虽然是在俞锐的要求下被动执行这件事,也没人去深究其中缘由,但也不乏有年轻的主治医不理解,甚至私下里也会时不时地发出抱怨。

  而生前预嘱,恰好意在建立起一道缓冲带,留给患者本人一份尊严和体面,也留给家属一点足以喘熄的空间,从而让死亡这段路不至于走地如此艰难。

  丛凉这篇报道发出后,持续在网络上升温发酵。

  何况作为记者,丛凉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。

  俞锐坐在家里的沙发上,看到这句话时,他很轻地笑了声。

  放下手机,他起身出去,走到露台,遥望着不远处落叶枯坠的杏林路,闭上眼睛,吹着冬日徐徐刺骨的冷风,可他并不觉得冷,只觉得一身惬意又轻松。

  也许冥冥中,一切都是注定好的。

  对于生前预嘱的推广,本来也是因为罗宇和于慧,俞锐才一念而起。

  谁能想到,兜兜转转,如今竟然也是因为罗宇和于慧,他们才能往前迈出这一小步。

  尽管道阻且长,可哪怕只是一小步,也会是他们走向终点所必不可少的。

  风波渐渐落幕,生活也逐渐归于平静。

  俞锐被顾翌安勒令在家休养的这段时间,远在基地的俞泽平和沈梅英没过两天也从别处得到消息,相继打了电话给他。

  老院长和老教授别的也没问,自己儿子什么样,他们心里都很清楚,唯一惦记的,还是俞锐肩膀上的伤。

  俞锐怕他俩担心也没说太多太细,只说休息两天就能好。

  赵东出差在国外,人没回来,东西却寄了一大堆,各种补品,保健品,连复健用的器材都有,还发特快寄回来的。

  满满两大箱,俞锐收到都无语了,对着一堆东西怀疑人生,都快以为他不是脱臼而是残了。

  不止赵东,某天晚饭过后,俞锐还接到霍骁打来的电话。

  霍骁去新疆满打满算也有三个月了,跟他同去医援的同事前段时间刚回来,和当初走时说好的一样,医援结束,霍骁申请了常驻,现在在阿勒泰一家三甲医院管理整个麻醉科。

  他在电话里问俞锐伤势如何,俞锐随口回了句没事,很快又把话题扯回到霍骁身上。

  聊了几句工作上的事,俞锐背靠沙发,试探说:“前两天柴羽给我寄了两张音乐会的门票,你呢,应该也收到了吧?”

  霍骁“嗯”了一声。

  算算时间,距离年底柴羽的演奏会也就不到一个月,俞锐直截了当又问他:“所以呢,你打算去,还是不去?”

  电话那头,霍骁沉吟片刻说:“年底工作太忙,我就不去了,你去就行。”

  俞锐还想再多劝两句,霍骁却借口有事,很快就给他挂了。

  耳边落下“嘟嘟”的忙音,俞锐仰头靠在沙发上,捏了捏眉心,又重重叹了口气。

  顾翌安走过来,双手撑在他两侧,俯身亲了亲他的额头。

  顾翌安刚洗漱过,唇齿和呼吸间都还带着一股清冽的薄荷味,薄唇一触及离,俞锐却有些上头。

  他盯着顾翌安滑动的喉结,不自主地眨了下眼,而后顺势抬起左手,趁顾翌安还没来得及起身,径直勾住顾翌安后颈就往下压,同时伸着脖子凑上去。

  辗转缠绵,呼吸交错,深吻过后,俩人视线相对,眼里只有绵长而温柔的情意。

  气息渐渐平稳后,顾翌安轻声问他:“汤热好了,要喝吗,喝的话,我去给你盛一碗?”

  俞锐飞快蹙了蹙眉。

  顾翌安看他眼神就知道他在想什么,但还是轻笑一声,直起身,往厨房方向走。

  俞锐跟过去,歪靠在岛台边上。

  这段时间俞锐没去医院,科里上上下下一堆人都在惦记他,每天一盅骨头汤顿顿不落地往家里送,俞锐连续喝了快一星期,已经快喝吐了。

  白瓷炖盅里又是满满一大锅。

  俞锐看着顾翌安滤掉表面的油花浮沫,亲自盛给他一小碗,有些无奈说:“翌哥,这汤你能不能让他们别送了,我只是脱臼而已,真用不着补什么。”

  顾翌安扣上盅盖,回头跟他说:“那得你自己说,我说了也不管用。”

  别说顾翌安说了不管用,俞锐说了也一样,除非他完好无损地回去上班,不然这些汤照旧一顿都不会少。

  俞锐没去这些天,科里大家都在惦记。

  侯亮亮尤其夸张,每天见缝插针地给俞锐发信息,动不动就是“俞哥你什么时候回来”,“俞哥你伤好点了吗”,“俞哥你今天在干嘛”。

  俞锐不在,小猴子心里发慌,成天俞哥来俞哥去,就差没把俞锐给烦死。

  他有天还莫名给俞锐发了一句语音,差点引发一场家庭矛盾。

  当时正在吃饭,俞锐手机就放在餐桌上,收到信息点进去,他瞥眼一看是语音条,以为是有什么正事儿,俞锐顺手就点了播放。

  谁知道电话里,侯亮亮跟个小媳妇儿似的小声对他说:“俞哥我想你了,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?”

  话音落下,屋里空气瞬间凝固,顾翌安坐在对面,缓慢抬眼,而后挑起眉梢,放下筷子,就靠在椅子上,淡淡地看他。

  俞锐干笑两声,头皮一阵发麻,恨不得把侯亮亮从电话那头拽出来直接暴打一顿。

  就为这句话,顾翌安一晚上连个表情都没有,也不跟俞锐说话。

  沙发床刚收起来,顾翌安好不容易搬回卧室,俞锐生怕自己再睡冷板床,于是跟前跟后一晚上,好话说了一堆,又哄又解释,还把侯亮亮丢进黑名单关了好几天才放出来。

  其实肩膀的肿胀消下去以后,俞锐感觉自己早就已经好了。

  只是关节脱臼的问题可大可小,骨科秦主任也再三吩咐,哪怕恢复得再快,他手臂上的吊带至少也得挂足两周。

  右手被固定,穿衣洗漱不方便就不说了,最麻烦的是不能洗澡。

  前几天胳膊还肿着,顾翌安根本不让他碰水,晚上睡觉前也只是用毛巾帮他大概擦两下。

  本来之前疼的睡不着,浑身上下就发过一身汗,何况屋里暖气高,俞锐在家呆了好几天,薄汗一层叠着一层。

  憋到后面,俞锐实在忍不住了,后背痒到不行,说什么也要洗澡。

  他趁顾翌安收拾厨房的时候,自己先进卫生间洗漱,摘了悬臂的吊带,刚解开衬衫扣子准备脱衣服。

  身后有人开门,顾翌安低声叫住他:“手别动——”

  反手关上门,顾翌安走进来,先帮脱他掉左手的袖子,再将衬衫从背后绕过去,缓慢从俞锐悬挂的右臂往下脱。

  衬衫脱完,俞锐上半身裸着,顾翌安按着他裤腰,伸手又要去解他的裤子。

  俞锐额角抽跳,左手挡了下说:“裤子就不用了吧,我一只手也能脱。”

  顾翌安“嗯”了声,提醒他别碰右手。

  说完,他径直绕开俞锐,抬脚迈进淋浴间,接着打开花洒,开始调试水温。

  俞锐站在洗漱台前发愣,反应过来后,他转过身问:“不是翌哥,你不会打算亲自帮我洗吧?”

  顾翌安卷着袖子看他,没出声,但默认了。

  “真不至于,我注意点儿,应该没事。”俞锐失笑说。

  顾翌安没理他,弯下腰,顺手把裤腿也卷至膝盖,还说:“要么你自己脱,要么我现在出去帮你脱。”

  大晚上的,这对话可真够刺激。

  不止对话刺激,画面也刺激。

  拗不过顾翌安,又实在忍不了不洗澡,俞锐只能硬着头皮脱光了走进去。

  俩人身高差得不多,顾翌安给他洗头的时候,一时没注意,花洒淋下的水掺着洗发液沿着额角流进眼睛,刺得俞锐下意识抬手就要蹭。

  “手别动,”顾翌安按住他手问,“进眼睛了?”

  俞锐“嗯”了声,眼睛都眯紧了。

  顾翌安用毛巾给他擦,擦完又凑近,很轻地吹了一下,说:“睁眼看看,现在好点没?”

  好倒是好了。

  可他睁眼一看,脑子里瞬间“嗡”地一声。

  淋浴间做了干湿分离,只占卫生间三分之一的角落,还被玻璃门单独隔开。

  洗了这么久,热汽蒸满整个空间,眼前都是朦胧的水雾,花洒扣在头上,顾翌安顾着他眼睛也没注意,此时身上淋透一大半,衬衣裤子都湿了。

  他衬衣本就是白色,淋湿了贴在身上,连胸腹的肌肉线条都勾勒得得一清二楚。

  顾翌安还在给他擦头发,下巴微往上扬,喉结又正好对着俞锐。

  上看下看,呼吸一窒,连着头皮都在发麻收紧,俞锐感觉自己要疯了。

  他强忍着稳住呼吸,问:“翌哥你不是故意的吧?”

  “故意什么?”顾翌安没看他,擦完头发,又顺手把毛巾挂回去。

  俞锐舔了舔唇,看着他说:“故意勾我,让我想入非非!”

  顾翌安一愣,转头回来,伸手往他脑门儿上一弹,“想什么,你这脑子都装些什么了?”

  他按着俞锐左肩,迫使俞锐转过去。

  沐浴露抹在身上,俞锐扯动嘴角,笑了声说:“你要不打开看看?我脑子里别的肯定没有,有的全是你。”

  顾翌安没忍住笑。

  水声断断续续,落到身上带着闷响,落到地上又带着清脆。

  顾翌安给他从头到脚洗一遍,自己身上早就跟着湿透了。

  这画面光放脑子里想都不行,何况还是个现场版。

  俞锐正面对着镜子,眼都没敢抬两下,不敢看,越看越上头,血气直打脑门儿,脸也逐渐烧得滚烫。

  后面他索性连眼睛都不睁了,像只提线木偶,任由顾翌安折腾,反正他现在所有的反应都在那儿摆着,藏都没地儿藏。

  好不容易洗完了,热水从脖颈肩膀一路浇下来,冲掉他全身泡沫。

  俞锐睁开眼睛:“洗完了吗?”

  “嗯。”顾翌安关掉花洒。

  俞锐刚松一口气,抬眼却见顾翌安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,他愣了下问:“你不出去吗?”

  顾翌安还在用毛巾擦手,下巴指向他胳膊说:“你手不方便,我帮你穿完衣服再出去。”

  “等会儿再穿。”俞锐扯了下耳朵,没敢看顾翌安。

  他憋了这么久,早就已经快要炸了,呼吸逐渐粗重,长睫掩住的眼底都在发红发暗,说话嗓音也在发哑。

  顾翌安却还是没动。

  僵持好几秒,俞锐泄力般沉下肩,小声又说:“你总得让我解决一下吧”

  顾翌安垂眼看他,一只手捏着他的下巴,抬起来,强迫俞锐和他对视,嗓音低沉:“我说不让你解决了吗?”

  俞锐一怔。

  片刻后,四方狭窄的空间里,朦胧的水汽退潮般逐渐散去。

  他闭着眼睛,背靠冰凉的瓷砖,手背搭在额头,喉结轻颤,挂上水珠的眼睫簌簌颤唞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